【媒体机电】《黄冈日报》: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、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,湖北鸣利来的“成长密码”

发布者: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发布时间:2022-10-03浏览次数:182

本网讯8月27日,日前,湖北鸣利来合金钻具股份有限公司的一-批三牙轮钻头装车起运,出口秘鲁,这是该公司今年第6批出口南美市场的产品。创业13年,鸣利来始终专注于钻头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成长为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。如今,拥有22项国家专利,已申报并进入实审阶段发明专利62项,打破部分技术被欧美国家垄断的局面,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%,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原文如下:


13年磨一“钻”,创新刻入DNA

机器人抓取、感应加热、高温淬火……8月25日,走进车间,看到一颗颗陀螺形钻头从全自动化生产线上“走”下来。

“钻头,既是我们的产品,也是我们的精神写照。”汪学军说,企业自主创新,就像钻头一样,不管前方有什么困难,只有一直掘进,才能一直前进。

2009年,一个偶然机会,汪学军和生产矿用牙轮钻头的朋友聊天,朋友对生产这种产品长叹一声:“太难做!”谁知,这一句“太难做”让他产生极大兴趣:难,说明有市场空间,别人做不到的我做到了,这样才有意思!

惟其艰难,方显勇毅。经过一番考察,当年8月,汪学军注册成立了湖北鸣利来冶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,设计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冶金矿用三牙轮钻头、各类工程钻头和截齿等产品。

2011年,鸣利来接到第一笔大订单——山西平朔市一家煤矿200多万的订单。鸣利来当时的实力和机器设备,只能用一个小作坊来形容,而且只能生产钻深400米的钻头,显然不符合客户要求。汪学军带领团队一边进行技术创新研发,一边磨合机器生产,经过数十次实验,做出了符合要求的钻头。然而,每生产一个钻头就得亏损近千元,做还是不做?即便是最终亏损20多万元,汪学军咬咬牙还是坚持完成这笔订单。

“虽然亏了钱,但是客户的需求倒逼了我们创新,研发团队根据痛点与需求点,在一点点地改进技术。” 汪学军说。

13年来,鸣利来将创新刻入DNA。每年坚持拿出年销售收入的10%用于产品研发,2021年研发投入629.48万元,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研发投入458万元。

校企合作,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

产品外观像一个莲花宝座,有3个牙轮、20多种零部件。在钻具生产车间,总工程师沈劲松指着一款直径317毫米的牙轮钻头,“它打破了行业垄断,‘钻’出国门帮我们抢国际订单。”

而在十年前,鸣利来公司遇到“卡脖子”难题:牙轮钻头不耐磨、寿命短,钻深不到600米就报废,导致产品竞争力不够,一度只能望着国际市场叹气。

提高产品使用寿命,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热处理工艺,鸣利来进行了一次次探索,都失败了。“当时,技术研发进入了一个死胡同。”沈劲松回忆。

转机始于2013年。我市“千企联百校”活动如火如荼,经省、市科技局牵线,鸣利来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成立“矿用钻具工程技术中心”。  

校企共磨“金刚钻”。武汉理工大学程晓敏教授带领研发团队,蹲守车间进行技术攻关。经过一次次摸索,程晓敏找到问题症结——用于支撑牙轮和牙掌的轴承,热处理工艺不过关,导致钻头耐磨性不好。

“淬火阶段,利用软件模拟轴承的温度场分布,让碳原子、硬度及应力均匀分布,耐磨性提升一倍。”教授团队蹲守车间,经过100多次试验,经过数百次实验,突破材料及其组织、钻头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关键技术,研发出长寿命矿用牙轮钻头,钻头钻深达到1500米以上,是普通牙轮钻头钻深的2—3倍,填补了我国高端矿用牙轮钻头的市场空白。

攻克了“卡脖子”技术,鸣利来钻具从价值链低端迈向高端,客户从最初的小矿山,发展到包钢、河钢、江铜等国内大企业,如今已遍及全球,综合实力跻身行业前列。

尝到校企合作甜头后,鸣利来在黄冈市科技局等政府部门的牵线下,又相继与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西安工业大学、betway88必威东盟体育及中科院岩土研究院等高校、院所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,组建了30多人的技术团队,长年有一位博士担任公司科技副总。

如今,鸣利来的系列钻头有100余个品种,拥有发明专利6项,实用性专利16项,已申报并进入实审阶段发明专利 62项。2020年,其三牙轮钻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
技改赋能,创新再攀高峰

跟寻常制造业企业不同的是,鸣利来的车间里听不到机器轰鸣,看不到太多工人忙碌的身影。只见一台台大型自动化生产设备运转着,近百米的流水生产线上,仅需4名操作技术工人。

原来,尝到创新的甜头后,鸣利来钻具没有盲目扩大规模,而是以技改投入引领创新发展,提“智”增“容”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2021年,公司投资6000万元,新建精密锻造和精密辗环锻造智能化生产线,成为鄂东地区第一家大型精密锻造和辗环锻造生产基地。生产线全部投产单日产量最大可达30吨,年产精密锻件60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。

今年,公司再投资5500万元,进行三期工程3号厂房建设。购置进口五轴四连动加工中心、机器人焊接装备、全自动淬火炉,中频感应加热炉等全自动智能化大型设备,用于建设“新型旋挖截齿智能化生产线及产业化”项目。该项目完成后预计年产100万支旋挖截齿,首年将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,创外汇200万美元,利税450万元。

“新的生产线将实现黄冈市精密锻件全面自主供应,服务黄冈钢构、造船、汽车零配件、传动零部件等产业,为黄冈智能制造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”公司副总经理汪杨志说道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H4GDO1O6qITVmjyKd655A


上一篇:下一篇:
Baidu
sogou